首页 热点 资讯 行业 财经 国内 商业 生活 快讯

平谷新农人争当“桃二代” 新老结合激发新力量

财经 来源:北京日报      时间:2021-09-15 09:17:35

桃乡平谷区密三路两侧,山峦起伏,桃园连绵。秋分将近,枝头晚桃香气馥郁。

“今年的桃个头、颜色都比往年好,不愁卖。您尝尝!”岳巧云从桃林里钻出来,递过来一颗红彤彤的水蜜桃,咬上一口,肉软汁甜。

今年的极端天气,对平谷大桃是个挑战。不过,岳巧云收购的桃子糖度普遍上升两度,超市争相抢购。

桃子收成好,老桃农喜笑颜开,一指岳巧云,“这多亏了他们年轻人!”

统计数据显示,平谷桃农平均年龄60岁,按传统方式种桃,有点儿力不从心。不仅桃园出现撂荒,而且“小而散”的模式,抗风险能力差,平谷大桃产业面临巨大挑战。为破解这一难题,今年,平谷区在刘家店、大华山两镇开展试点,由政府补贴,合作社或新农人组建服务队,为果农提供修枝、套袋、除草、销售等服务,提升果品品质。40岁的岳巧云是其中一支服务队的队长,她带着20来个年轻人,为178户果农的500亩果园提供服务。

年轻人从哪来?“我们请一位老把式当技术顾问,其他人都是‘桃二代’。”岳巧云说。

劝年轻人种桃,可不容易。岳巧云说,年轻人宁可离乡打工或长期无业,也不愿像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

一听种桃,四十出头的姚俊军直摇头:“一颗汗珠摔八瓣,还挣不了几个钱!”可跟着岳巧云去田间地头转了一圈儿,他的想法变了。桃园里,天上飞着无人机,地上跑着喷药车,除草、打药、施肥全使机器,用智能手机就能操作。打那以后,村口的麻将桌上再没出现过姚俊军的身影,种桃,成了他的事业。

“我爸操持4亩地,累得腰酸背疼。现在我们一个队员管好几十亩地都不费劲儿,合作社给发固定工资,还上五险一金。”姚俊军拉了几个发小儿加入:“咱会开车、会用智能手机和电脑,报纸上管咱们叫‘新型职业农民’。”

老把式传帮带,新农人脑子活,新老结合,服务队操持起500亩果园。

有年轻人帮忙,自己肯定轻省不少,可小年轻能仔细侍弄桃园吗?起初,桃农李苍松的心里有点儿打鼓。去看过几次之后,他妥妥儿地放了心:“年轻人种桃真精细,追求高品质,一点儿不糊弄。”

35岁的刘振才负责与各大批发市场、超市和新零售企业对接。“从前,我们合作社只负责销售,管不了种植。桃农想咋种就咋种,质量不统一,收购来的桃子糖度差异大,有时会被超市拒收。”如今,合作社用“订单倒逼生产”:先跟农贸市场、商超和新零售企业签订采购协议,明确果品标准,然后由服务队围绕标准开展科学种植,提高果品质量。结果,今年的桃比去年还甜两度,也没再被超市拒收过。

试点一年,服务队硕果累累。在今年刘家店镇“桃王擂台赛”上,约有四分之一获奖桃农都享受过农业社会化服务。他们的大桃往往还没下树,就被预订一空,根本没有“隔夜桃”。

新的尝试正在酝酿。“除了绿化九、14号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种,我们还要试种一些更适合新零售模式的大桃。”岳巧云说,明年,瑞蟠系列21号有望挂果。它属于极晚熟品种,填补国庆、中秋“双节”的果品空档期,将会给桃农带来更丰厚的利润。

记者手记

新农人新力量

日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发展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平谷区委区政府的这一探索,就是一次积极的尝试,不仅吸引来新农人,还通过新老牵手,让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起来。

年轻人的加入,不仅解决了平谷桃农老龄化的问题,还通过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模式,整合散小果园,对接市场需求,采取现代化种植手段、科学种植,提高抗风险能力……果农收益继续攀升。

社会化服务模式还使乡风为之一变。年轻人等闲散劳动力,进服务队就业,在田间地头忙碌,打麻将消磨时间的明显减少。

新农人,正用汗水,积蓄起乡村振兴的新力量。

(原标题:桃乡年轻人的新事业)

(记者朱松梅)

标签: 新农人 平谷大桃 技术顾问 桃二代

新闻速递

精彩放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