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来源:经济日报 时间:2022-12-28 08:03:36
(资料图)
在法国北部城市里尔,欧尚超市的加油站前车辆排起长队。(新华社发)
一名女子在塞尔维亚旧帕佐瓦市骑车经过一家超市。新华社记者 石中玉摄
受乌克兰危机、新冠疫情、极端天气频发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能源和粮食供需严重失衡。一方面,能源危机在地缘政治冲突下进一步恶化,演变成全球性风险,欧洲成为最大埋单者。另一方面,地缘冲突、贸易限制等潜在因素不断推动粮食价格走高,并无明显缓解迹象。对于欧洲各国而言,未来能否化解地缘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主要取决于自身经济能否承受相应政策的负面影响。面对粮食市场给出的警报,国际社会应加强协调行动,及时疏通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和断点。
回望即将过去的2022年,能源和粮食危机无疑是贯穿始终的话题。
受乌克兰危机、新冠疫情、极端天气频发等因素叠加影响,全球能源和粮食供需严重失衡,市场急剧震荡,价格大幅飙升,特别是欧洲天然气和国际小麦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对全球能源和粮食市场稳定以及世界经济持续复苏构成严重威胁。
能源危机愈演愈烈
“世界已经进入了‘第一次真正的全球能源危机’”,这是国际能源署署长比罗尔发出的警告。
在乌克兰危机爆发之前,能源危机已经显现端倪。一方面,经济复苏、极端天气引发能源需求扩大;另一方面,市场预期黯淡、前期投资萎缩又导致能源供给不足,在供需错配的影响下,能源价格飙升的苗头隐隐出现。2021年冬季,欧洲率先爆发天然气和电力短缺危机。被视为欧洲天然气价格风向标的荷兰所有权转让中心(TTF)天然气现货价格,由2021年8月末的50欧元/兆瓦时大幅升至12月的180欧元/兆瓦时,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内上涨了2.6倍。
2022年以来,能源危机在地缘政治冲突下进一步恶化,演变成为全球性风险。先是乌克兰危机背后的“操盘手”美国联合一众盟友,对俄罗斯能源出口发起全方位制裁,导致全球能源供应出现较大缺口。再是俄罗斯大幅削减对欧天然气供应,俄欧“斗气”博弈升级,全球能源市场不确定性增加。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最近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强调,能源危机将严重影响全球经济增长。预计2022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1%,2023年将放缓至2.2%。
身处风暴中心的欧洲,毫无疑问是这场危机的最大埋单者。美媒报道指出,受乌克兰局势影响,欧洲能源成本上升造成的损失已达约1万亿美元。能源危机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欧元贬值、通胀加剧、中产阶层陷入贫困、企业背负巨额亏损……让欧洲苦不堪言。欧盟委员会近日发布的2022年秋季经济预测报告称,欧盟、欧元区和大多数成员国经济预计在2022年四季度陷入衰退,2023年一季度经济活动将继续萎缩。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利用这场危机赚得盆满钵满,成为最大获益方。当欧洲深陷能源危机时,美国趁火打劫,抢占欧洲能源市场并高价兜售。金融信息服务提供商路孚特公司的数据显示,美国9月份出港货船装载的液化天然气近70%运往欧洲。据欧洲多家媒体报道,美国公司每艘驶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可赚取超过1亿美元的利润。凭借强劲的能源出口,美国三季度GDP按年率计算增长3.2%,扭转此前两个季度连续下降的趋势。
美国有关行径引起了欧洲国家的愤怒。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公开指责美国在售卖天然气上搞“双重标准”,使得欧洲人支付的价格几乎是美国人的3倍到4倍,如此高价出售能源“不是真朋友该做的事”。分析人士认为,随着地缘冲突在经济上的严重后果越来越多地落在欧洲头上,欧盟或将逐渐与美国“离心离德”。
欧洲能源近期走势仍不容乐观。国际能源署警告,由于俄罗斯对欧天然气供应大幅缩减,以及全球能源争夺战日趋白热化,欧洲明年的能源危机可能进一步加剧,届时或将面临约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缺口。
粮食价格跌宕起伏
今年11月份,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粮食展望》报告预计,2022年全球粮食进口费用将上升至1.94万亿美元,同比增加10%;全球农业投入品进口费用或超42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50%,均可能创历史新高,达到2020年水平的2倍以上。
全球粮食进口费用的增加,主要源于粮食价格上涨,这也是本轮粮食危机的症结所在。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在与去年粮食进口费用相比增加的1800多亿美元中,价格因素所导致的进口费用增加规模约为1570亿美元,而由交易量带动的仅约270亿美元。由此可见,价格因素驱动的进口成本上涨约占整体的87%。
值得注意的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并非由于粮食总量供给短缺。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多年来全球粮食产量整体呈上升态势,粮食增长幅度也远高于人口增长幅度,全球粮食的整体供给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造成当前粮食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粮食分配不均衡,连接生产与需求的供应链以及保障供应链畅通的国际合作机制出了问题。
世界“粮仓”的动荡扰乱了全球供应链。乌克兰和俄罗斯约占全球小麦贸易量的29%,出口中断使得阿富汗、埃塞俄比亚和叙利亚等高度依赖小麦进口的国家,饥饿状况进一步恶化。这些国家不得不为全球粮食分配不均和粮价上涨承担最痛苦的成本。据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的报告,截至2022年6月份,已有82个国家约3.45亿人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问题。其中,45个国家约5000万人口距离饥荒仅一步之遥。
另外,美国主导的对俄制裁,给本就脆弱的全球供应链造成严重打击,导致国际粮价进一步飙升。粮食能源化和贸易寡头化也在推波助澜。全球四大粮商对国际粮价拥有较大话语权,屡屡通过炒作粮食安全问题渲染紧张局势,牟取巨额利润。此外,美联储持续加息,美元持续走强,大大增加了食品运输成本。
今年下半年以来,由于黑海粮食协议签订和延长,以及俄罗斯粮食产量丰收等因素影响,全球粮食价格出现了回落。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发布的数据,11月份,全球食品价格指数平均为135.7点,国际小麦价格已恢复到年初水平。然而,这并不足以令市场松开紧绷的神经。业内人士表示,推动市场走高的潜在因素如地缘冲突、贸易限制等仍无明显缓解迹象,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恐将进一步加剧。
未来道路充满挑战
在能源危机的背景下,欧洲能源企业正在掀起“国有化”浪潮。
今年7月份,法国政府宣布斥资97亿欧元以完全控制法国电力公司。12月22日,德国政府也宣布,已完成对天然气进口商尤尼珀的收购,持股99%。
这是欧洲各国应对能源危机的一个缩影。通过将濒临倒下的能源巨头收归国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能源行业出现“雷曼时刻”。不过,企业危机的化解并不等于能源危机能够得到有效解决。背后的风险依然存在,而且转嫁到了欧洲各国政府身上。专家警告,能源企业“国有化”进一步增大了欧洲各国的财政压力,一些债务负担较重的国家将面临主权债务风险持续恶化的趋势。
对于欧洲各国而言,未来能否化解地缘冲突带来的能源危机,主要取决于自身经济能否承受相应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国内和欧盟是否团结一致。
但是,要实现这两个条件并不容易。从经济表现看,欧盟统计局公布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欧元区11月份的通胀率按年率计算为10%,仍处于历史高位;欧元区11月份制造业PMI初值为47.3,已连续5个月低于荣枯线,经济基本面明显转弱。欧洲内部团结也是个难题。由于欧盟各成员国的能源需求、对供应商依赖程度以及能源结构各异,调剂能力不一,欧盟内部协调整体能源政策始终存在分歧。从这个意义上看,能源问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这对欧洲和世界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国际粮食市场的警报并未解除,尤其要警惕粮食危机给脆弱国家带来的冲突。对此,国际社会应加强协调行动,及时疏通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的堵点和断点,才能更好应对全球粮食安全挑战。一方面,大国要切实承担起责任,合力提供全球公共产品,减缓新冠疫情、极端气候、经济衰退等对全球粮食安全的宏观冲击。另一方面,各方要加强对跨国粮食企业的监管,构建更具韧性和稳定的全球粮食供应链,降低全球粮食体系的波动性和脆弱性。正如世界粮食计划署报告所强调的,面对粮食危机的关键不在于负面事件是否会继续发生,而是在于“我们如何采取更果断的行动,强化抵御未来冲击的能力”。 (经济日报记者 孙昌岳)
下一篇:最后一页